用户名: 密码:    
切换为不分页显示
【论坛首页】→ 【新人交流⊕求助】→ 主题:英国的 Cultural Shocks

字体:    回复
英国的 Cultural Shocks
iuk(2012/1/8 20:07:37)  点击:99094  回复:0  IP:81.* * *
CCTV
初到英国,看到处处都是 CCTV 的标志。我当时很佩服中央电视台在英国的影响力,后来才发现,此 CCTV 非彼 CCTV。这里随处可见的 CCTV 其实是闭路电视的缩写——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。

Plagiarism
一个同学的作业发下来只有23分,末尾“plagiarism”一词至今我仍记忆犹新。尽管他本人说都是看书然后自己写的,但因为没有按照应有的 citing system 标明出处得此下场。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,对知识产权是很小心的。

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
刚到学校,与人相约图书馆,但找了很久都没看见 Library 的指示牌。后来才知,学校没有 Library,只有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。这绝对不是传统 Library 的花哨名字,而是名副其实地提供 learning resources 的场所。除了书籍、杂志、journal、报纸外,还有CD、DVD、录象带、扫描仪、地图等等。

Black
以往凡是黑人,一并称为 Black。来到英国,发现人家会很认真地告诉你,I am Caribbean British(原籍加勒比国家的英国黑人),或者 I am African British(原籍非洲国家的英国黑人)。曾有人指点如何辨别是 Caribbean 的还是 African 的黑人,但始终不得要领。

Asian
在英国,如果填表要选择你的种族是否 Asian,不要打勾,因为 Asian 在英国所指的是印巴人。我们与日本人、韩国人等同为 Oriental。千万不要对错号、入错座。

Underground 和 Subway
来到伦敦已经数月,当然知道地铁叫 underground(或者tube),而不叫 subway。这天过马路要找 subway(地下人行通道),顺着街道拐角处的一硕大指示牌走去,走到尽头却发现进了家快餐店,原来是家美国的快餐连锁店,叫 subway。真是误人不浅。

Posh and Beck
老是看到这两个词配在 Victoria Beckham 和 David Beckham 旁边,过了很久才知道这说的就是他们夫妇二人。Posh 是 Victoria 还在 Spice Girls 时候的昵称(Posh Spice),Beck 大概就是为了讲究简短上口而成的吧。他们可是英国的金童玉女,哪个星期没出现在报纸上就是怪事了!

Pop Idol
英国一个很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,类似“新秀歌唱大赛”。听说现在一届不如一届,但我有幸目睹第一届决赛时英国人的狂热。报纸、杂志热捧,电台电视追踪,比赛当晚有英国同学因为要看直播而旷课。手机短信投票结果显示,冠亚军之间仅差10万票,引来不少唏嘘。

Blockbuster
英国每个社区的街头巷尾都有蓝黄相间的 Blockbuster 的大字招牌,就是录象带出租店。我纳闷,这录象带还有人看吗,都 DVD 时代了。结果一去人家家里,才发现,85%人家没有 DVD 机,反倒有一半以上人家有录象机,难怪 Blockbuster 不至于关门倒闭。

Mind the Gap between the Train and the Platform
每次坐地铁,在到站车门打开之前,这句话都会被广播一次。我开始以为列车和站台确实很大间隙呢,一看也就10到20公分的“落差”。后来发现有些站确实间隙很大,甚至脚可以插下去探到铁轨。看来这话不是空穴来风,很欣赏这种人文关怀。

Crispy Duck
去唐人街的中餐馆,要问最受欢迎的是什么 dish,那当数 Crispy Duck(香酥鸭),也就是北京烤鸭的入乡随俗版。很奇怪,在这里很受欢迎。我们则觉得还是叉烧好吃!

Fried Rice
每次有外国友人来吃饭,他们都会点我炒饭,而且不需要放很多料,只要有葱和鸡蛋就已足够,如果加上点香菇粒和腊肠粒,这已经是相当“奢侈”的炒饭了。而且据他们说,他们最经常叫的中餐外卖就是炒饭,并很认真地说我的炒饭可以与饭店的媲美——其实我的炒饭很一般。

Chicken Feet
某次和老外朋友去吃dim sum(饮茶)。席间,我等中国茶客点了凤爪一笼,热情地请老外朋友动筷一尝,谁知却引来老外朋友的不解:“what’s the point of eating chicken feet?”只有皮和骨,没有肉,有什么可吃的呢?更有甚者,置疑凤爪乃鸡脚,如此肮脏,何能入口?我们听了,都无言以对,不知如何解释。尽管有人大胆一尝,但反应平平,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好吃凤爪到连骨头都要嚼过才吐出来。

TV Licence
在英国,买一部电视机就要交一次TV License,价格约是100镑,交了这个费用,就可以合法地收看五个台,如果想收看有线或卫星电视就要另外subscribe。总有人想逃避各种费用,其中也包括这100镑,但信号检测车终日在街上“逡巡”,非法收看的电视频率被检测到可谓轻而易举,后果是罚款1000镑,令人咋舌。想想我们这里每个月10几块的有线电视费就可以看到这么多频道,实乃一种幸福。

Halal
英国有不少穆斯林人口。出于宗教信仰,他们所食用的肉食都必须是Halal的,他们会到门口标有“Halal”的肉店购买肉类食品,而从不光顾超市里的肉食。据介绍,Halal店里的牲畜都是按穆斯林教律屠宰的,屠夫一般都是穆斯林里的神职人员,都要凭牌经营的。

Cricket
直到下笔的这一刻,我还在犹豫这个运动的中文名到底是什么。板球可能是中国人很少参与的体育运动之一,而事实上,板球在世界范围的受欢迎程度也很有限。很少看见这里的印巴人参与什么体育运动,但是凡是有板球的地方,必定有他们的身影。令人不解的是,这种极少人玩的运动,竟然每天都能占据报纸体育版面相当的面积。

Badminton
说起羽毛球,它还是个起源于英国的体育项目,但不知怎么地,现在英国羽毛球已经日渐式微。我们学校倒还有个Badminton Club,我也参加了几次活动,发现打羽毛球的当地人基本上是上了年纪的白人。要说最shocking的,要数他们打的羽毛球不是“羽毛”球,而是塑料球,也就是我小时候打的那种。没了“羽毛”,这样的球怎么打也飞不到底线,让人哭笑不得。

Argos
这是一间随处可见的商店,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经营方式。它定期向社区居民派送catalogue(也可到店内拿取),厚达500多页,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的性能、价格,涉及生活方方面面,无所不有。你看好了,就走到店里,填好一张购货单,交钱完毕后,就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