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霸凌是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besky(2017/10/28 20:25:16) 点击:
74993 回复:
1 IP:
111.* * * 校园霸凌是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。面对校园霸凌,华人青少年要勇敢站出来说“不”,家长也需要重视并加以引导。
文章摘编如下:
根据英国反霸凌机构的调查,2015年,约有50%的青少年有过被霸凌经历,30%的人每周都会被霸凌。然而被霸凌后,只有55%的人选择了寻求帮助。
被霸凌者“你没有错”
易女士目前是一名有几十万拥趸的美妆博主。据她介绍,十四岁刚刚来英国的时候,她连一段英文自我介绍都说不好,语言障碍成为了她融入学校的主要困难。而当年她所就读的学校大部分是印度人和黑人,白人和华裔很少。
让易女士产生厌学情绪的是吐口水事件。“那时候我正在往公交车站走,两个黑人孩子把我当靶子,往我身上吐口水。我身边的人也没告诉我,一直到我坐上公交车,才发现身上全是口水。”
易女士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,但是从未等到任何回复。“后来,谁欺负我,我就反击回去。英文不好,我就用中文回,反正气势上要赢。”她说,“这不是我的错。”
这种被霸凌的日子,随着易女士的反抗和努力融入新环境而逐渐消失。“霸凌对我的影响是,现在的我自我保护意识很强,不太愿意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交环境。”
青少年时期的易女士对于霸凌的反应,正是反霸凌组织所希望的。在给被欺凌者的建议中,第一条就是告诉他们“你没有错”。在受到霸凌后,需要和同伴沟通,解决不了就告诉校方。
十八岁赴英留学的史蒂夫很幸运,就读于私立学校的他从未受到过霸凌。他认为,这可能跟他的学校背景有关。不过,史蒂夫的学校会针对被霸凌事例专门宣讲,而易女士的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宣传。事实上,根据英国《2006年教育和考察法》第89章,“英国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必须制定反霸凌方案,且该方案必须告知老师、学生以及家长。”
家长如何解决学校霸凌?
定居在英国的王女士,两个儿子分别为9岁和7岁,他们在英国出生长大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的两个孩子所读的学校,是一所有国际化背景的小学,所以没有因为华裔面孔受到过霸凌。
“他们从小在英国长大,所以不存在对环境不适应的情况。但是两个儿子都因为穿了毛线裤,受到过男同学的嘲笑,他们现在很抗拒穿毛线裤。”王女士说。
王女士来自黑龙江哈尔滨,自己就是穿毛线裤长大的,也从来没觉得冬天给小孩穿毛线裤有什么问题。“儿子有的毛线裤上面有图案,在上体育课的时候,他们要去换衣服,就会被其他小朋友看到。英国小孩都不知道毛线裤是什么,就说我儿子穿的是‘leggings(女性穿的紧身裤)’,再加上有图案,就被嘲笑很‘娘(girly)’。这件事情,对他们还是有一些伤害的。”
幸好,王女士没有把这当成一件“同学间的小玩笑”,她认为,这是因为文化差异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嘲笑,需要谨慎处理。现在,只要是有体育课,王女士就不会给孩子穿线裤。如果碰上特别冷的天气,她也会挑适合男生的纯色裤子。
对霸凌说“不”
英国至今没有关于校园霸凌的明确定义,也正因此,霸凌有时被理解成“小孩子打闹”和“开玩笑”,并没有得到家长们足够的重视。然而,校园霸凌却是一件随时正在发生的事情。
被霸凌的原因有很多种,但都有一个特征,因为“不同”。种族、长相、性取向、残疾或者家庭条件等,都成为原因。
易女士因处理及时,没有让霸凌对她未来的成长产生更恶劣的影响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她一样。调查显示,被霸凌的人中,29%的人曾出现过自残行为。受过校园霸凌的人,精神健康更易受损。
某青少年关爱机构的工作人员说,“任何情况下的霸凌都是不可容忍的。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凌时,需要主动采取行动,联系老师,要求老师和学校有所作为。然后需要疏导孩子,教会他们尊重别人,友爱同学,帮助他们建立朋友圈。”该青少年关爱机构提供免费电话咨询服务,提供一对一的辅导聊天,所有隐私都会被保护。
根据英国法律,当受到暴力骚扰、被偷窃、被重复恐吓(电话或者文字)以及遇到仇恨犯罪之类的霸凌时,应该选择马上报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