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30余万英国读硕士 回国2年投千份简历难找工作!pizza(2013/6/5 15:44:11) 点击:
77851 回复:
0 IP:
92.* * * 国内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后,谢安(化名)为快速拿到硕士学位去英国留学一年,期间花费达30余万元。两年前,谢安学成归国,带着"海归硕士"光环的他却在找工作的道路上接连受挫:投递上千份简历石沉大海,找工作至今未果。如今,投简历已经成了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。
症结
没有招聘季、应届生概念,错过"秋招";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充分的准备,过不了面试。
心得
工作重在"自适",一是自己要认可这份工作,一是这份工作能体现自我的价值
海归
留学英国
本想留学多学一个专业结果:相当于换个地方上网
端坐在记者对面,年仅25岁的谢安脱发严重,已经开始有秃顶的迹象,"现在压力很大,也很焦虑,我连一般的社交活动都不愿意参加了。"谢安向记者诉苦。
三年前的谢安刚刚本科毕业,基于父母的期望,他顺利地拿到了英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,准备出国攻读管理学硕士,"当时还是充满希望的。"
读本科期间,谢安的学校是国内知名的985、211工程重点大学,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,而到英国,他转向学习管理学,"当时觉得,选个新专业可以扩大就业面。"
本科毕业时,谢安曾有过直接工作的念头,但是他没有明确想从事的行业,也从来没有去过招聘会,"想工作的愿望不强烈,家里又想我留学,也就去了。"
结果,谢安这样描述自己在英国的生活,"到了英国,相当于换了个地方上网。"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,谢安在求学期间并没有特别为未来做什么准备。对于所学的专业,他甚至有一点失望:"商科也就是个唬人的东西,没有学到什么专业技能。"
留学仅一年,谢安总共花费达30余万元。
归国发展
以为上班就在高级写字楼结果:错过"秋招"机会
2011年9月,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的谢安回到成都,却并不急着找工作,"回国后,觉得终于摆脱了在国外的孤独生活,我玩了一个月。"谈到对工作的期望,谢安模糊而感性:"当时我的想法就是,在高级写字楼里上班,穿西装、打领带。"
先在父亲的公司帮帮忙、打打杂,处理一些私事,时间一晃,就到了11月底,谢安仍然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正式工作。
作为在2012年毕业的应届生,他错过了"秋招"这个关键时期,也并未利用好自己应届生的身份,"没有招聘季、应届生等的概念,我以为找工作是个简单的事情,从来没有认真关注过这一块的资讯。"
直到12月,通过父母的关系,谢安找到了一家报社的工作,"但是这份工作,我只做了三个月就主动辞职了。"
谢安母亲告诉记者,当时带谢安的老师曾指出他不适合做这一行,"可能这个事情对他有些打击,即使后来他的老师做了改观,他的自信心却回不来了。"
海待
面试遇挫
初投简历只选大公司结果:过不了面试
谢安离开报社后,已是2012年3月,他拿到了硕士毕业证书,不再属于应届生。他不能以应届生的资格参加校园招聘,也不能在看重工作经验的社会招聘中占据优势,就业道路因此变得艰难而狭窄。"一开始我投的简历不多,只投一些比较好的大公司。"据谢安介绍,在2012年3月到5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,他接连投出了几十份简历,都是像西门子、IBM等效益好的大型外企,而且涵盖各类型的职位,从商务助理、咨询师到店长等。
然而谢安接到的面试通知却只有三四份,且通通以失败告终。在一次面试中,他甚至惹怒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管。当时谢安已经通过了该公司的初试,二面的时候人力资源部的主管问他对于这份工作具体内容的理解,谢安含糊其辞的回答让主管很不满意,她质问谢安:"你知道你想做什么不?""我当时回答‘我不知道’,人力主管很生气,小声说了句‘怎么会有人不知道’,还质问她旁边的人我是怎么通过一面的。"
总结这一阶段的失败经验,谢安说:"投的简历太少,所以面试少,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充分的准备,所以面试过不到吧。"
面对现实
投简历成为生活一部分调整自己重新适应求职之路
2012年5月,谢安回到了父亲的公司中,据他自己讲述,那是一家经营状况不好的小公司,做不久。
求职至今,谢安投出去的简历都有上千份了,但是他的自信心却日益不足。随着求职失败经历的累积,谢安开始将自己的眼光从名企转移到一般公司,也考虑起公务员及事业单位,"2012年的公务员省考和国考我都参加了,但都没有通过笔试。"
"现在投简历已经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。"求职的想法也是一天一变,"最开始我向往在有落地窗的高级写字楼上班,后来我觉得工作轻松就行。当时家里联系了一家单位,是做技术的,工作虽然轻松,工作环境却太差,想到自己读了那么多书,还留了学,去那样的地方当一名技术工人,这让我失落。"
现在的谢安,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"自适","这包括两个方面,一个是自己要认可这份工作,一个是这份工作能体现自我的价值。"但是对于自己到底要做什么,想做什么,他还是没有想清楚,"我想过离开成都去地级市发展,也想过自己创业。我现在一焦虑就上求职网站。"
目前,谢安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,"想去图书馆工作,我爱看书,图书馆工作也适合我不善于与人交际的性格。"
专家分析>>>
竞争形势不比20年前
谢安并不是个例,当今社会"海归"变"海待"的人越来越多。针对这种状况,记者联系到了四川省社科院胡光伟教授。
"说到‘海归’,20年前值得骄傲,但现在却不是骄傲的资本了。"胡光伟说,如今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,回国后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,"经不起市场的检验,对职位要求过高,自身也不是特别突出(的那部分海归)就会被淘汰。"
胡光伟指出,好学校也不一定个个都是好学生,"市场不会因为他们是海归而优先选择,社会能提供的职位又有限,大家都要通过自身努力竞争获取。"胡光伟建议,"海待"们可以适当放低就业要求,并且指出有留学想法的人也要根据自身状况来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