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退休华人多数满足现状 养老生活平和满意clipbox(2013/10/13 8:52:47) 点击:
77540 回复:
0 IP:
124.* * * 据英国《华闻周刊》报道,在电影《桃姐》里有这样一个场景,桃姐提一个布袋,穿着一双布鞋,颤颤巍巍地走在菜市场买菜,和熟识的街坊领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,和菜市场的老熟户讲价。
这是每一个观众都很熟悉的画面,也许是自己的奶奶,也许是邻居家的阿婆,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桃姐,确切地说,每个人都会成为“桃姐”。
在伦敦唐人街街头,也有许许多多的“桃姐”,他们来自中国、新加坡或者马来西亚,他们在英国生活居住了几十年,但许多人甚至还不会讲英语。他们步入花甲之年,选择在英国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。
96岁的尹兰生活在伦敦西南6区靠近希斯罗机场的地方,她已经头发花白直不起背,喜欢穿小碎花的布质衣裳。在英国,60岁以上的老人乘坐交通不需要付费,她每天早上从家里出发坐地铁,晃晃悠悠大约1个多小时到唐人街,来这里的华人社区中心和老人们叙叙旧,聊聊天。每逢周二、周四的欢乐午餐会时间,她会花4镑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吃个饭,下午再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回到家里。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。
83岁的Tey姐1966年从新加坡来到英国,在厨房里工作,直到60岁退休。她每个月能拿到英国政府发放的养老金105镑,她说这些养老金足够她的生活。退休后她还在医院里做义工,主要是帮助许多来英国的中国人做翻译,带一些更年长的老人去医院看病。她对自己的晚年生活觉得很满意:“英国和新加坡的养老制度相比,福利更好一些。即使你没有工作过,英国政府也会发放养老金,可新加坡只给工作过的人发放。”与Tey姐坐在一起聊天的张姐已经对自己的记忆很模糊,她不记得自己多大年纪,也不知道自己住在哪里,她说,每天都是女儿帮忙把自己带过来,再带回去。据说,张姐也是80多岁了。
70岁的陈春在20多岁的时候从香港来英国,一直做一个家庭主妇。她在60岁以后,每个月领到政府发放的50多镑养老金。“我们夫妻两靠政府的养老金不够生活,所以生活过得很拮据。我们的身体不太好,住的也远,但是抽空我们就想到唐人街这里来会一会老朋友。”陈春的耳朵8岁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听不太清楚了,来了英国之后她利用免费医疗的机会做手术,但是由于语言不通等各种原因,手术竟然做错了,把那只好的耳朵不小心伤害了,现在她不得不每天带着助听器生活。“这个助听器的质量不太好,每天穿衣服,或者一碰到,就吱吱地响,很难受。”陈春说,“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,我也不想打搅他们。我们夫妻两依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,年纪大了也没办法去照顾孙子。”陈春的女儿一个星期回来探望她一次。对于自己的生活,陈春这样评价: “人老了,也没什么满意不满意。健康的时候就开心,不健康的时候就不开心。”
81岁的陈俊来英国将近50年,他祖籍扬州,30岁的时候从香港来到伦敦,是一名理发师傅。在理发店里帮工了2年后,他开了自己的理发店,后来他又开了自己的餐馆。5年前,一直工作到76岁,他全身而退,把自己的生意关掉了正式退休。英国政府每周发放83镑的养老金。他说:“其实老了以后的生活基本上在家里,除了吃需要花钱之外,其他东西不大花钱,所以这个养老金足够了。”
陈俊的孩子们都各自有了家庭,而且都住在陈俊家的附近,平时经常来串门。他有9个孙子,其中5个已经上了大学。“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,从他们成家之后,我们很少去干涉他们的生活。和孙子虽然经常见面,但是其实话不多。因为我们不会说英文,他们只会说英文。”
陈俊有时候会到唐人街的赌场去看看,他不赌钱,但是喜欢看看大家赌钱。他曾经想回中国去,但是回到扬州老家待了3个星期,不习惯,又回来了。 “这辈子就不打算回去了,已经出来了这么久再回去不习惯了。感觉空气不好,人太多了。”
陈俊参加的松柏会是伦敦的另一个老人会,与华人社区中心不同,这个老人会里大多是从中国大陆过来的老移民,大家也常聚在一起,下棋喝茶。
在调查中,记者发现,英国的退休华人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表示满足,对英国的养老制度也颇为满意。他们生活在英国,子女从小接受英国的教育成长,较为独立,父母在晚年并不需要子女过多的赡养和帮助。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打着深深的中国烙印。
在英国街头,常常看到一辆呼啸的跑车里是一个叼着烟的老人,摩托车的主人有着长长的胡子。除了日常的生活外,英国老人喜欢旅游、运动,相比之下,中国老人的生活大多比较节约,也比较单调。
但是因为英国的全民医疗,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担心,因为交通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免费使用,英国无障碍通道的普及,他们没有对基本生活的担忧,言语中流露着比较平和的生活态度。